家常苓桂术甘汤(水湿遮蔽心阳)拨云见日做法,苓桂术甘汤(水湿遮蔽心阳)拨云见日食谱与做法

味美阁 人气:1.72W
苓桂术甘汤(水湿遮蔽心阳)拨云见日的做法步骤图

苓桂术甘汤,著名治疗因水湿不化,清阳不升而导致心脏水湿眩晕症,中阳不足之痰饮,胸胁支满,目眩心悸,或短气而咳,舌苔白滑,脉弦滑或沉紧的方子。它出自《金匮要略》,是温化寒湿剂。

桂枝 12克,
茯苓30克,
炙甘草10克,
白术10克。

用料  

茯苓 20克
炙甘草 10克
桂枝 15克
白术 15克

苓桂术甘汤(水湿遮蔽心阳)拨云见日的做法  

  1. 茯苓20克,桂枝15克,白术15克,炙甘草10克。阳气不足,就会有水饮!
    因为一个人如果阳虚,就会导致气化不利,身体里的水饮无法变为雾霭一般的水气,散布给脏腑,只能淤积在身体里到处流淌。

    若停留在胸胁,就会阻滞气机运行。气机不畅,清阳不升,故心阳受阻,头目晕眩。水气凌心,还会引起心悸。饮邪犯肺,肺失宣降,则会出现短气而咳。

  2. 刘渡舟:苓桂术甘汤证几则(还可以治鼻炎?)(上)

    苓桂术甘汤证几则

    (1)水气上冲案

        陈某,女,52岁。患头晕,心悸,胸中满闷,每到夜晚则气上冲胸,诸证随上冲之势而加剧。伴有面部虚浮,目下色青,下肢轻度浮肿,小便短少不利,口虽干但不欲饮水,强饮则胃中痞闷。

        问其大便反而秘结不通,五六日一次,坚如羊屎。舌质淡胖,苔白滑,脉沉滑无力。

        此证为心脾阳气两虚,脾阳不运,则水气内停,心阳不振,则水气上乘。水气上冲,阴来搏阳,所以头晕,心悸,胸闷;水气不化,津液不能布行,则小便不利而大便反秘;水气外溢皮肤则为浮肿。

        治疗当以温通心阳,气化津液,降冲伐水为主。

        茯苓30克,桂枝10克,白术10克,炙甘草6克。

        服药两剂后,气上冲胸及头晕、心悸等证得以控制。上方加肉桂3克,泽泻10克,助阳消阴,利水行津,又服两剂,口渴止,小便利而大便下。最后采用脾肾双温之法,又合用真武汤使阳回阴消,精神振奋。

    (2)奔豚证案

        陆某,男,42岁。因患冠心病心肌梗死而住院,经两个多月治疗,病情没有缓解。

        现症:心胸疼痛,心悸气短,每当心痛发作之时,自觉气上冲咽喉,便觉气息窒塞,周身出冷汗,恐怖欲死。舌淡苔白,脉弦而结。

        此奔豚发作,属于心阳虚衰,坐镇无权,水气上冲,闭塞胸阳。

        治当通阳下气,利水宁心。

        茯苓18克,桂枝10克,白术6克,炙甘草6克,龙骨12克,牡蛎12克。三剂。

        药后冲气平息,心神得安,但脉仍有结象,并伴有明显的畏寒肢冷。此下焦肾阳未复,水寒之势尚未平伏。上方加附子10克,生姜10克,白芍10克,又服三剂,下肢转温。

        但心悸,胸痛偶发,转用:茯苓12克,桂枝10克,五味子6克,肉桂3克,炙甘草6克,又服六剂后,诸症皆平。心电图检查大致正常。

  3. 3)鼻不闻香臭案

        吴某,女,50岁。患鼻塞难以呼吸,不闻香臭气味,每晚都要用“鼻眼净”滴鼻才能安然卧寐,否则,鼻道堵塞,气道不通而被憋醒。患病已7年,屡治无功。伴见头晕,胸闷,心悸,指端麻木等症,舌质淡嫩,六脉沉弱无力。

        证属心肺阳气虚弱,阴气用事,久而生饮。

        茯苓15克,桂枝10克,白术6克,炙甘草6克,半夏10克,厚朴10克,薤白10克。

        此方连续服用十多剂,饮消气通,而后鼻能闻知香臭。

    【解说】李东垣曾指出:中气虚弱,清气不升,可以导致清窍不利的病变,所以他采用温补脾胃而升清阳的方法来治疗清窍不利证。

        但是,本案则运用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之法来治疗清窍不利病变。这是因为心肺阳气虚弱,寒饮内生,也往往可以产生鼻塞,呼吸不利等证,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并不少见,应该引起注意。

  4. 眩晕案

        吴某,女,38岁。

        患头晕目眩,严重时坐立不稳,经多方诊治仍无疗效。病人面色㿠白,舌质淡苔水滑,饮食与二便基本正常。

        辨为水饮内停,上冒清阳,治以温化痰饮为法。

        茯苓30克,桂枝12克,白术10克,泽泻15克,牛膝10克,炙甘草6克。三剂。

        服药后疗效显著,眩晕明显减轻,因方药对证,嘱其继续服用,又六剂后,证情基本稳定,予泽泻汤加味善后。

小贴士

《伤寒论》曰:“伤寒,若吐,若下后,心下逆满,气上冲胸,起则头眩,脉沉紧,发汗则动痉,身为振振摇者,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。”
《金匮要略》曰:“心下有痰饮,胸胁支满,目眩者,苓桂术甘汤主之。”又曰:“夫短气有微饮,当从小便去之,苓桂术甘汤主之。”
【配方】茯苓四两(12g)桂枝去皮三两(9g)白术二两(6g)甘草炙二两(6g)

【主治】中阳不足之痰饮。胸胁支满,目眩心悸,短气而咳,舌苔白滑,脉弦滑或沉紧。主要用于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眩晕,慢支,哮喘,充血性心力衰竭,溃疡病,神经性呕吐,胃肠神经官能症,慢性肾炎,关节炎等等属水饮停于中焦者。
【应用】辨证要点:本方为治疗中阳不足痰饮病之代表方,临床应用以胸胁支满,目眩心悸,舌苔白滑为辨证要点。刘渡舟教授认为,苓桂术甘汤证发病关键是“水气上冲”,极易引起心悸、胸闷、短气,刘老谓之“水心病。”临床辨识此病名注意色、舌、脉、证的变化。
望色:多见面色黧黑,此为“水色。”病重者,在颧、颊、鼻柱周围、下额等处,或皮里肉外出现类似色素之黑班,名为“水斑。”
察舌:舌质淡嫩,苔水滑欲滴。
切脉:或弦,或沉,或沉弦并见,病重者见结代或沉弦不起。
辨证:
(1)有水气上冲之候。病人自觉有一股气从心下上冲胸咽;
(2)胸满,夜间为甚,遇寒加重,多伴有咽喉不利,如物梗阻;
(3)心悸,多发于晨起、夜卧、饮食之后,或伴有左侧颈部血脉胀痛;
(4)短气。表现为动则胸闷发憋,呼吸不利,甚则冷汗自出。
治疗“水气上冲”的“水心病”,首选苓桂术甘汤,本方温阳下气而治心悸、胸满,利小便以消水阴而治痰饮咳逆。药仅四味,但配伍精当,大有干军万马之声势,临床疗效惊人,尤治“水心病”一证,可谓独树一帜。
【加减】咳嗽痰多者,加半夏、陈皮以燥湿化痰;心下痞或腹中有水声者,可加枳实、生姜可消痰散水。
本方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、支气管哮喘、心源性水肿、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、梅尼埃病、神经官能证等属水饮停于中焦者。

最近更新
猜你喜欢